中文域名:兴国县文化馆.公益


良村镇镇情概况
良村镇,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位于兴国县境东北山区,东南西北分别与南坑乡、古龙岗镇、兴莲乡、城岗镇、枫边乡相邻,是兴国县第二批建制镇。镇政府驻地距离县城42千米,全镇面积189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210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良村镇有户籍人口2.85万人。
一、自然资源
良村镇林产资源丰富、山上竹木茂盛。油茶面积约占山地面积的40%,素有油茶之乡称号,所产茶油纯净透明、芳香、健身,属绿色食品,享誉县内外。矿藏资源主要有莹石,储量400万吨,品位高、含量65度以上;钨砂储量260万吨,此外,还有铅锌、稀土、金等。
二、红色文化
良村是革命老区,第三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1931年8月7日,毛泽东、朱德在良村约溪村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部会议,发布了“消灭龙冈之敌的命令”(即“八八进攻命令”),在良村中洲村,毛泽东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前委会议,红三军团在良村一带休整半个月,于9月初离良转移。
良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苏区时,良村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据《兴国县志》记载,在册革命烈士848名。著名乡贤人物有原中央军委工程兵部副政委、国家建设委员会革委会主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李良汉少将等多人。
良村镇作为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完好保存了民国二十年(1931年)毛泽东发布了“消灭龙冈之敌的命令”(即“八八进攻命令”)的约溪万寿宫、红三军团休整遗址慈云庵、岭下村战斗遗址等多处革命历史旧址。2011年9月中央电视台七套《苦难辉煌》栏目组专门前来我镇拍摄了革命历史系列片。此外,还有修建于1955年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仍然完好保存,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民俗风情
良村镇地处山区,民风淳朴,许多传统风俗得到较好的保留,例如每年农历八月上半月的“赶戏”风俗,上迳、龙升等村部分村民在住宅大门悬挂傩面具等。
四、评述
为纪念在苏区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解放初期,在良村小山坡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现已成为传统教育基地,供广大人民群众、中、小学生缅怀和瞻仰。1999年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曾来良视察,亲临第三次反“围剿”战场,缅怀革命烈士,并到烈士塔瞻仰。
良村镇文化站简介
一、基本情况
良村镇位于兴国县境东北山区,离县城约42公里,辖15个行政村,良村镇综合文化站座落在良村镇人民政府旁,建筑面积共计约820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教育和辅助用室、资源共享室及站长室。文化站工作人员3人。2022年,镇政府投入资金对文化站进行全面翻修升级,旨在为开展各级各类文化文艺活动提供了场地,让文化站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和文化交流的一个优质平台。
良村镇乡贤馆“良村记忆”,总面积约700余平方米,设有主展厅、乡贤议事厅、乡贤大讲堂、以打造“良”文化为宗旨、设计了八个“良”文化主题(即:良辰美景、忠诚良将、贤良方正、良师益友、广结良缘、良风美俗、良村焕颜、良村记忆)。该展馆是乡愁记忆的缩影,是诗意家园的栖居,是良好家风的延伸,是贤良正义的展现,将成为一个发扬传统文化、党风廉政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移风易俗教育的新基地。
良村镇综合文化站与良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阵地共用、功能共融、资源共享,围绕指挥调度、便民服务、成果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设置,大力整合优势资源,由图书馆良村分馆、乡贤馆“良村记忆”、乡贤讲堂、便民服务中心等组成,打造良村镇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主阵地。
二、活动开展
良村镇综合文化站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各类文化服务志愿活动,通过送技术、讲政策、学模范、诵经典等多种举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乡镇志愿服务队的作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以镇级文化站为引导和统筹,带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生活、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医疗健身、卫生环保、扶贫帮困、助学支教和好人故事会等志愿服务,2023年,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汇演30余场次,累计服务近4万人,在各级新闻媒体平台发表314篇宣传报道;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下辖15个文明实践站全年开展实践活动1067场,完成志愿闭环共计1332单,文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良村声音”更加响亮。
三、工作成效
一是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收集群众需求,解决“微心愿”356个;引导致富带头人分享致富经验,受益群众达400余人次。
二是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素质能力。组建乡村宣讲队,通过“屋场会”、“文明讲堂”、“良山夜话”等开展各类宣讲1000余场次。
三是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文明实践广播、村级文化广场、文艺汇演等载体宣传新理论、新思想,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今年以来共开展文艺汇演30余场次。
四是发挥志愿者作用,助力重点工作。实践所、站召集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火、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共组织各类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
五是加强实践员培养,提升人员素养。实践所通过“日工作提醒、周工作布置、月工作调度”的方式,不断提高文明实践员整体素质,截至目前共培训文明实践员300余人次,组织各类培训30余次。